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官方网站

在线咨询

用户案例

典型案例介绍

综合医院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20年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二、综合排名全国第三。


            1892年,美、英、加等国基督教会在成都创建成都仁济、存仁医院。这,便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前身。1929年,华西医院开始用物理因子治疗疾病,1933年美国人包维尔于华西开设临床理疗课程。1989年正式成立康复医学中心。2013年被评为国家十个临床重点专科之一。1996年,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下,报经教育部、卫生部备案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招收全日制康复专业本科生的单位;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卫生部批准为康复医师/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08成立康复医学系;2013年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假肢矫形三个专业全部通过国际认证,2014年成立华西康复医学院。2020年成立华西医院康复医学研究所。中心现有员工210名,其中高级职称23人,硕士53人,博士25人、在站博士后17人。中心引进欧美现代康复技术与模式,形成了以专病为基础、以功能康复为导向、以现代康复技术为核心的专科康复特色。2020年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二、综合排名全国第三。


            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第一个联合培养物理治疗学博士单位、中国第一个联合培养作业治疗学博士单位、中国第一个联合培养假肢矫形博士单位、中国第一个全日制康复专业本科招生单位、中国第一个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单位、中国第一个物理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单位、中国第一个作业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单位、中国第一个假肢矫形师规范化培训单位、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单位、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卫健委重点学科、四川省康复质控中心主任单位。

            据相关报道,全国三甲医院康复信息化的使用率仅为18.9%,全国二级医院康复信息化的使用率仅为9.7%,其他医疗机构康复信息化的使用率仅6.1%。康复医疗的信息化还任重道远。

           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与成都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数据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减少医务工作者在非就医流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全国首批23家工伤康复定点机构之一;成都市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物理和作业治疗硕士实习基地。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始建于1892年,由加拿大基督教会医学传教士创办,原名福音医院,后又称四川红十字会福音医院、仁济医院,是西医入川原点、四川红十字运动发源地和第一家红十字医院,也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前身。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卫生系统“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改革创新医院”“改善服务创新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红十字模范单位”。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庆云院区)

    康复医学科于2007年成立,是成都市首家工伤职工康复中心,科室成员60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9名。

    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雅安地震作为“四川省地震伤员医疗康复分中心”为伤员开展救治工作,截至目前康复医学科已为1000多名地震伤员、1000多名工伤伤员、其他各类病伤患者17000余名的康复治疗,先后得到了来自全球康复专家和机构的帮助。与香港红十字会、香港理工大会、香港职业治疗学院、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丹麦VIA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国内率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框架建设“一站式跨学科多元化的康复服务模式”,是为数极少的在综合医院全院推进“全程康复、全面康复、全人康复”先进理念和实践的学科,开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培训班30余次。

    康复科创新性开展以三级医院为引领的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实质性地推动本区域医联体建设,为推动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作出成效;同时作为成都市社区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率先开展社区康复的探索工作,响应国家“防、治、康、养”的号召,推动建设未来人口老龄化后以卫生系统作为技术指导的多系统合作的居家养老模式。“中心”开展的重建生活为本的作业治疗技术、假肢矫形技术、心理康复技术、职业社会康复技术(包括医务社工)是国内、省内先进的优势特色技术。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龙潭院区)

    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23家工伤康复定点机构之一;2013年成为“成都市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4年成为“香港理工大学物理和作业治疗硕士实习基地”;四川省卫计委指定的“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医院”之一;2018年与香港理工大学及国内五所加入世界作业联盟(WFOT)高校联合成为国内首批“医院社区康复临床教育培训基地”;2018年成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甲级重点专科”。

    经过多年发展,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已成为设备先进,康复技术全面,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四川省内一流的专业康复中心。

    成都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信息化建设后,将在科室的管理、ICF评估、康复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康复科研、社区和家庭康复等环节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医务工作者和康复患者提供全康复周期的高质量服务。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



    康复医学中心简介——承担中国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工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隶属于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自其成立以来,集医、教、研为一体,逐渐规范和完善医疗体系,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运动创伤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神经康复,并建立了康复治疗与功能重建手术相结合为特色的新型学科模式,使得中心成为全国康复界的一面旗帜。

    中心拥有46人的康复团队: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12人、初级27人,医师团队8人、治疗师团队24人、护理团队11人,3名退休返聘教授。中心承担多项部委级科研基金任务,并获部委级科学进步奖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编辑出版专著及教材多部,是国内康复学科发展的品牌和标杆,为国内外康复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入选北医三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17年11月1日起正式承担中国康复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工作,目前正以米乐康复数字化系统为工具完成国家康复医疗质量控制标准拟定。


    使用后效果

    康复质量控制水平提升

    通过米乐康复数字化平台建立规范标准的康复业务流程,将国家质控中心的质控规则嵌入每个环节,不满足要求无法进行下一步治疗,强制符合质控规范,从时间质控和环节质控上把控每个质控节点。

    康复在线指导学习:

    提供在线帮助功能,介绍病症在线学习和治疗注意事项,提供规范的治疗和评定方案供治疗人员参考,逐步提升科室诊治水平。

    实时功能评定和结果对比,提供评定技术指导,快速评定病人功能情况,并进行阶段性评定结果对比,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情况。

    诊疗技术规范实施、管理:

    对病人的病史、基本健康资料进行完整、规范化的收集,保证资料的溯源性和真实性,为治疗提供原始依据,提高病历质量,实现病历标准化,医疗作业标准化。

    通过系统管理,对某种病情实施经过实践经验确定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造成的疗效差异,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系统在诊断、治疗方案中添加了规范化治疗模板,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

    治疗过程规范管理:

    规范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流程管理,包括诊断、评估、治疗等环节,并且可以追踪任何一个治疗环节,提高服务质量。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实现全程治疗跟踪,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并且提供离线治疗方案,对病人治疗进行全程管理。

    通过系统的评定功能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方便了解治疗方案的疗效,也为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提高康复治疗管理水平:

    通过权限管理,规范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对科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治疗人数、项目次数、总计金额等,为科室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管理数据。

    通过对治疗项目的统计,使科室管理人员及时、准确了解科室设备使用情况,为科室硬件购置提供原始参考。

    降低新技术学习支出,快速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系统提供新技术学习平台,让科室人员在科室就可以学习到新的治疗技术,减少人员进修培训时间,为科室节约进修费用,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通过系统收集的全面的病案资料,能统计各类疾病的分布情况、针对某种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等信息。提升治疗技术,为科研提供原始数据。

    成本控制,合理化治疗管理:

    使用电子方式对病历进行管理,扩大了存储容量,减少纸质资料的使用,改善病历的管理效率,提高病历利用率,促进科室间的合作。

    通过对电子信息的规范化管理,能及时统计出各种科室管理所需的统计报表,节约科室人员手工统计的时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快速调阅病人历史治疗资料,减少调阅病人资料的中间环节,及时了解病人的治疗经历,实现治疗方案的合理化实施。

    建立同级医疗机构间的合作机制,提高科室技术水平:

    通过系统的使用,和其他大型医疗机构建立良好学术合作关系,接受先进治疗技术培训、进修,降低培训成本。

    由于系统中收集了大量原始案例,可以和其他大型康复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系统的科研课题,提升贵院的专业学术影响力。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

    医院概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主要特色,承担着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本院在以医院综合实力为主体,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下,各学科稳步发展。神经科学各分支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神经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曾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神经外科及北京脑血管病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参加单位;功能神经外科与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心被国际权威机构命名为“卓越成就临床中心”,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团队;北京市神经内科会诊中心被誉为国内“终极诊断机构”;神经介入、神经病理、神经康复、神经医学影像、神经药理、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电生理、基因与细胞诊断、血管超声诊断等学科齐头并进,凝聚成为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令海内外瞩目的神经科学集群。

    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脊髓疾病和脊髓损伤的早期以及各类重症、复杂、疑难、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科室拥有先进的康复设备,包括上肢功能康复机器人,智能下肢步态训练系统(步行机器人),重复经颅磁刺激仪,经颅直流电刺激仪,计算机认知语言评估训练系统等。

    在著名神经康复医学专家王茂斌教授、宋为群(中国康复专业及信息化标准委员会主委)教授带领下,该科在神经康复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在国内外康复医学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尤其对香港凤凰卫视著名女主播刘海若和云南缉毒英雄罗金勇成功的康复治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量患者在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训练下,恢复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能力,显著提高了个人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负担。

    该科在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症、构音及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的康复和意识障碍的评估与促醒等方面,开展的临床研究与康复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康复信息化应用后效果:

    通过康复数字化系统的上线应用,规范了我院康复的电子病案,实现了标准化的康复评价内容,同时通过康复信息系统与院内业务管理系统(HIS/EMR)实现信息共享互换,规范康复治疗,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应用各种评估量表,为评估操作过程提供及时在线帮助,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对治疗过程进行全面管控,自动生成治疗清单,对治疗情况、次数、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分析; 同时为医师、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建立实时在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治疗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为管理人员提供多维度统计报表,及时掌握科室动态,填补了院内康复医学管理信息化的空白区域,实现了院内临床康复全面一体化信息化管理。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医院概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是米乐重要保健基地,承担军委、总部等多个体系单位、官兵的医疗保健和各军区、军兵种转诊、后送的疑难病诊治任务。医院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

    康复医学中心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成立于2011年9月, 由原康复医学科、理疗科、高压氧科合并而成,是国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博、硕士授权点。拥有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青年专家,现有高级职称12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康复病房、内科大楼康复治疗室、外科大楼康复治疗室、高压氧治疗舱群等,其中高压氧治疗舱群为国内目前最大的高压氧舱群。

    中心拥有先进的康复、理疗治疗设备,如减重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速肌力训练、冲击波、聚焦超声、作业治疗配套器械、银质针加热巡检仪等。目前开展了物理治疗(包括声、光、电、磁、热等)、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障碍治疗、认知障碍治疗等;以及正骨手法、银质针松解术、中医推拿等中国传统项目;同时还开展注射肉毒素缓解痉挛,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肌骨疼痛等侵入性治疗项目。

    中心医疗以神经康复及慢性疼痛治疗为突出特色,在国内率先开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康复机器人训练、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等先进技术,在这些方面具有领先地位。

    在科研方面,中心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军队科研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多项,出版和主译学术专著多部,开展与清华大学以及美国芝加哥康复医学研究所科研合作工作。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893张(实际开放2139张),全院职工440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841人,占员工总数87.3%。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陈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陈赛娟、宁光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其中王振义院士荣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康复科简介

    瑞金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1 年,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康复医学专业科室之一,也是上海市病房运营时间最长、质控中心挂靠时间最长的康复科。30年来,瑞金康复规模不断拓展,形成了门诊康复、会诊康复、病房康复三位一体的康复格局,现有康复床位140张,年出入量约2000人次,年会诊康复量超过1万人次。瑞金康复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全国学科影响力不断提升。

    秉持康复内涵,全面深入发展,建立了脑疾病康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肌骨康复、心肺康复和康复评定五大亚专科支柱,并制定了规范的亚专科康复流程,多个亚专科为上海市黄浦区重点或培育专科。瑞金康复在国内率先引进专职康复工程研究人员,并建立了专业的康复工程实验室,为康复技术转化提供了平台。

    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专门的康复功能评定区,包括神经电生理、心肺功能、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肢体运动功能等客观定量评定手段,为精准康复治疗提供了保障。并不断探索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如机器人辅助康复、经颅磁、经颅直流电和经颅超声刺激等,多次获得“广慈临床技术创新奖”,智能机器人康复港项目还获得工信部“绽放杯”全国一等奖。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

    医院概况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最佳医院声誉排行榜2020年度综合排名全国第23位。

    2020年度上海市三甲医院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中,九院综合排名全市第3位。

    医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合并,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康复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前身为“理疗部”,始建于1949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对全院康复资源进行整合的前提下,2008年注册康复医学科,行政隶属肾科。2015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入选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2016年4月在我院南北两部院区学科融合的大背景下,康复医学科成为第一批融合学科,正式独立建科。依托我院骨科、整形外科、口腔外科等优势学科的力量,结合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与应用,上海九院康复医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以骨科康复为主体、神经康复为基础,以颞下颌关节康复、语音及吞咽治疗为特色的,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发展、亚专科明确、特色鲜明的独立学科。

    科室全力推进以技术帮扶为重点的教学进修工作,2009.3-2016.12期间为分布在中国26个地区94家医院培训了110名骨科康复进修学员。上海九院已经成为全国骨科康复进修培训首选单位之一。另外科室承接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三所高校康复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实习任务。

  •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 (广东)

    复旦大学医院研究所康复医学综合排名提名医院

    医院概况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工业大道中253号,占地面积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始建于194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国家“十二五”首批综合实力品牌医院,是国家卫计委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是公立医院改革对口联系医院,是国家“爱婴医院”,是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家改革创新医院、全国首批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军“白求恩杯”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广东省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标兵示范单位,也是广东省首批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工伤保险指定医疗机构,广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最高信用等级评定“AAA”级单位。

    珠江医院康复理疗科拥有优秀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康复设备,门诊设有颈肩腰腿痛、脑中风及脑外伤后遗症康复等专科门诊,并设康复病房,主要收治脑损伤后遗症、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损伤、肌肉萎缩等病症。以物理治疗为主,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学科带头人分别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专业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科室出版《脊椎革命》、《脊椎健康从生活开始》等系列脊椎科普读物,应邀主持米乐电视台《健康之路》脊椎健康保健治疗讲座,倡导脊椎健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科室已在脑损伤及颈肩腰腿痛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方面形成较明显的医疗特色,对骨关节损伤、手外伤、脊髓损伤及软组织疼痛的康复治疗具有独到之处。

    使用米乐康复数字化管理系统后的效果

    使用米乐康复数字系统规范化管理工作,为康复治疗规范化、合理化实施提供保障,提高治疗效率,规范病人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技术规范实施水平,规避医疗事故风险,提高康复医疗质量,创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和移动化的康复平台。具体带来效果如下:

    提升康复诊疗质量控制的水平与能力;

    规范科室管理;

    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康复治疗实施;

    完善电子病历的康复记录;

    提高患者满意度;

    实时掌控患者治疗动向;

    提升康复诊疗流程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东)

    医院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于1982年12月正式挂牌,2004年8月成立广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2013年6月医院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已发展成为人才队伍齐备、学科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科教成果丰硕、诊疗设备先进、医疗服务完善,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成为广州市重要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医学研究机构,广东省、广州市干部保健基地。医院由院本部、番禺院区和西院区组成。

    医院本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核心地区,双地铁昌岗站上盖。医院三个院区总占地面积1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9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500张,设有46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附设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以及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职工人数3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31人。拥有享受米乐特殊津贴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双聘院士3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3人、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1名。近300人次在省、市学术团体各专业学会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康复科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75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本部、西院区、番禺院区分别设置康复医学科,现有2个独立护理单元,床位58张,治疗面积达3700余㎡,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等亚专业分化完善。目前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及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广州市康复医疗人员培训牵头单位、广州市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历经40余载发展,康复医学科已发展为广东省内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之一,在神经疾病患者、急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糖尿病足康复治疗、作业治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评为神经康复一体化先进科室与重症康复一体化先进科室。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广东) 


    医院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是由深圳市米乐投资建设、中山大学运营管理的直属附属医院,是中大医科品牌在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和发展。医院占地面积23.36万平方米,作为深圳市“三名工程”引进的重点民生项目,中山七院以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契机,以“深圳地区规模最大、临床专科门类最齐全、诊疗量最大、诊疗技术最先进、高层次医护人员最多、医德医风最好”为目标,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辐射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以医学人文和智慧化为特色的开放式、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立志到本世纪中叶,整体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保健康复中心,远期目标将建成国际领先水平、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世界级医学中心。

    康复科简介

    中山七院康复医学科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建设目标,为大湾区和海外民众提供优质一流的整体专科康复诊疗服务。科室现阶段发展按国家卫健委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指南要求开展早期急性期及复杂重症的专科康复诊疗工作,建立以研究转化型专科康复模式和体系。现有康复医师7名: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3名,均为硕士以上,其中博士2人,在职博士生1人;美国知名大学及康复中心高级研究员及访问学者3名,高水平引进人才深圳市后备级人才1名、深圳市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II类)1名。现有康复治疗师19名,其中海外大学毕业硕士2名,国内大学毕业硕士6名。

    运用功能康复检查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语言病理学、传统康复治疗和康复工程辅助技术,为消化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骨科、外科、内科、儿科、肿瘤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等伴有不同程度功能损害的患者进行各类专科康复处理和治疗,在处理和加快专科疾病恢复同时全方位促进功能提高,缓解疼痛,缩短病程,使患者重返社会和家庭,提高生存质量。

    根据中山大学医学院教育发展,成立康复医学教研室。招收博士生3名(其中海外留学生1名)、硕士生3名,参与中山大学医学院教学及多家院校实习带教本科教育师资多名。近年来主办国际康复论坛和大湾康复论坛等国家级继教项目。

  •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


    医院概况

    西南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前身系国民米乐米乐医院,1929年建于南京,1941年迁至重庆,1950年正式命名,现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西南医院康复中心成立于1953年,在6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2016年被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

    2015年被国家评为首批国家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平台。

    2013/2014/2015年连续三年学科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十行列(复旦大学版医院专科排行榜)

    2010年成立西南医院康复专科医院。

    2009年被民政部认定为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装配定点单位。

    200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创伤康复疾病治疗中心。

    2005年成为重庆市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

    2003年被授予第三军医大学康复医学专科中心。

    2002年被授予重庆市残疾人肢体伤残康复技术指导中心。

    1993年成为国内第一个康复理疗学专业博士授权学科。

    学科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康复评定区、康复治疗区、康复病房、康复工程研制装配部和教学区,医疗用房面积超过7000平米。学科设有16个功能独特的康复治疗室,3个康复病区(神经康复病区、骨关节康复病区、多发伤康复区),病房床位88张。科室现有工作人员98名,专业技术人员79名,其中,主系列人员18名,具有高级专业职称6名,医生队伍中硕士以上学历占70%,康复治疗师36名,康复护士25名,康复工程技师4名。有7名、20余人次在全国、全军相关学术团体任职。

    科室2011年获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会授予的赫尔曼•弗莱克斯终身成就奖。是军内唯一、国内为数不多的康复理疗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主要以早期重症创伤康复为主要特色,包括脑损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肢体伤残康复和烧伤康复。主编了国内首部烧伤康复著作《烧伤康复学》、临床辅助具专著《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应用》,2013年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主要的特色技术包括:物理因子治疗,辅助具的应用,神经电生理评定技术。

    使用米乐康复数字化管理系统后的效果

    康复在线指导学习:

    提供在线帮助功能,介绍病症在线学习和治疗注意事项,提供规范的治疗和评定方案供治疗人员参考,逐步提升科室诊治水平

    康复在线指导学习:

     实时功能评定和结果对比,提供评定技术指导,快速评定病人功能情况,并进行阶段性评定结果对比,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情况。

    诊疗技术规范实施、管理:

    对病人的病史、基本健康资料进行完整、规范化的收集,保证资料的溯源性和真实性,为治疗提供原始依据,提高病历质量,实现病历标准化,医疗作业标准化。

    通过系统管理,对某种病情实施经过实践经验确定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造成的疗效差异,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系统在诊断、治疗方案中添加了规范化治疗模板,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

    治疗过程规范管理:

    规范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流程管理,包括诊断、评估、治疗等环节,并且可以追踪任何一个治疗环节,提高服务质量。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实现全程治疗跟踪,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并且提供离线治疗方案,对病人治疗进行全程管理。

    通过系统的评定功能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方便了解治疗方案的疗效,也为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提高康复治疗管理水平:

    通过权限管理,规范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对科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治疗人数、项目次数、总计金额等,为科室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管理数据。

     通过对治疗项目的统计,使科室管理人员及时、准确了解科室设备使用情况,为科室硬件购置提供原始参考。

    降低新技术学习支出,快速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系统提供新技术学习平台,让科室人员在科室就可以学习到新的治疗技术,减少人员进修培训时间,为科室节约进修费用,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通过系统收集的全面的病案资料,能统计各类疾病的分布情况、针对某种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等信息。提升治疗技术,为科研提供原始数据

    成本控制,合理化治疗管理:

    使用电子方式对病历进行管理,扩大了存储容量,减少纸质资料的使用,改善病历的管理效率,提高病历利用率,促进科室间的合作。

    通过对电子信息的规范化管理,能及时统计出各种科室管理所需的统计报表,节约科室人员手工统计的时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快速调阅病人历史治疗资料,减少调阅病人资料的中间环节,及时了解病人的治疗经历,实现治疗方案的合理化实施。

    建立同级医疗机构间的合作机制,提高科室技术水平:

    通过系统的使用,和其他大型医疗机构建立良好学术合作关系,接受先进治疗技术培训、进修,降低培训成本。

    由于系统中收集了大量原始案例,可以和其他大型康复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系统的科研课题,提升贵院的专业学术影响力。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

    医院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分迁来渝创建,历经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一体的重点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牵头成立了重庆市首家医院集团(医联体),即“重医一院医院集团”,集团以院本部为核心,包括3家直属部门与单位(第一分院、金山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17家市内托管医院

    康复医学科简介

    康复医学科前身为物理治疗室,创建1957 年。1996年康复医学科正式成立,是我国国内最早成立的康复医学专科之一。科室现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重庆市康复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培训基地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重庆市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康复医学科现开放床位 205 张,分为院本部重症康复病区与第一分院新院区(石油路24号)专科康复病区及青杠老年慢病康复病区。有各类专业人员97人(含返聘)。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8名,博士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11名,共招收培养博士4名,硕士34名,规培生198名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受卫生部委派招收全国第一及第二期理疗医师学习班,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理疗骨干人才。

    医院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医院。医院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医院不断发展壮大。1995年初,医院首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城市大医院改革之先河,医院的改革经验被推向了全国,成为全国卫生战线的一面旗帜,对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影响。20余年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一直被米乐倡导和全国医院践行着,在我院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医院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如今的中国医大一院以人才实力和技术优势,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东北地区疑难急重症诊治中心,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国内外卫生界享有很高的声誉。2021年发布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5名,连续12年位居东北首位。

    医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2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在复旦版《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有22个专科榜上有名,8个专科进入全国前10名,检验科自榜单发布以来连续七年全国第一。

    康复医学科简介:

            康复医学科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历史悠久的学科之一,其前身为理疗科,1953年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独立建科,是当时国内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中唯一设备齐全、条件标准的理疗科室,经常接待外宾参观、交流,是我院对外窗口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理疗科,早年受卫生部委派招收全国第一及第二期理疗医师学习班,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理疗骨干人才,至上世纪80年代,先后接收了全国各医院专业进修人员1000余人,是该专业最早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培养理疗硕士研究生40余人次,是名副其实的理疗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伴随着康复医学的蓬勃发展,2005年理疗科更名为康复医学科,2010年成立康复科病房,2015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目前拥有医生、护士及治疗师70余名,其中医生共21人,教授、副教授5名,博士6人,硕士15人;护士16人,治疗师30余人。现拥有两层病房,编制床位84张,近1500平方米的训练大厅,配有完备的电、声、光、热、磁设备,如:超声波、紫外线、脉冲激光、高能激光、红光治疗仪、电子生物反馈、盆底肌刺激、低频电、高频电、直流电、干扰电刺激、蜡疗机、磁疗帽、经颅磁刺激、冲击波等,开展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治疗(ST)、吞咽系统功能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减重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治疗,现多项治疗技术处于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

    自本科室成立以来涌现了多位学科专家、学术带头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朱霖青教授参与编写了《理疗法》(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理疗与按摩》(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本全国通用教材,是当时国内理疗专业仅有的中文参考书,并受聘为中国医学首部百科全书编委和《理疗学》分卷主编(198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杜宝琮教授发明了正旋调制超声中频电疗机,获得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牌奖、特别奖,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及副主任委员,沈阳市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康复医学科曾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级课题20余项;近5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科室集医教研于一体,共培养康复医学研究生60余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4人,博士研究生8人。同时承担八年制英文教学,本科、高职和成人教育学院等多轨道、多层次的临床及护理专业康复医学的教学任务;重视与国内外院校的交流、合作,学习、掌握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与方法,多次举办康复专业培训班,辽宁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年会等,带动了本地区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全国十个“康复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之一,是“云南省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心”、“云南省神经康复

    研究中心”。

    医院简介: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原名万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医院,1938年抗战期间作为南迁来昆的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1945年春,改建为昆明市红十字医院,1962年更名为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1969年,医院整体搬迁至曲靖,更名为8511医院,1973年,在昆明重建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1975年,更名为云南省肿瘤医院(筹备组),1979年更名为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1996年经云南省卫生厅批准更名为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经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划归云南大学管理,为云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更名为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眼科医院)。

    院占地面积52亩,编制病床1158张,现有教医护职工2200余人,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00余人;学科设置齐全,共有47个临床医技科室、30个行政职能科室。

    医院现有普通外科、康复医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2个省院共建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目前有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4个云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8个云南省专家工作站;8个省级临床中心和基地;云南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医院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硕士及博士三个层次的教学任务,现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61名。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五年制医学本科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七、八、九版、“十三五” 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英文版教材《Infectious Diseases》第二版及《外科学》编委。

    康复医学科介绍: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为全国十个“康复医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之一,是“云南省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中心”、“云南省神经康复研究中心”。科室设备先进、人才云集、水平一流,把“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作为科室服务宗旨,现阶段开展着九个康复医学亚专业的康复治疗:脑血管病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颅脑损伤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运动康复、心理康复,其中“脑血管病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和脊髓损伤康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室分康复医学门诊(含针灸门诊、理疗门诊、心理康复门诊)和住院部两个部分,门诊拥有针灸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儿童康复治疗、心理康复治疗等六个康复治疗区域,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住院部共有A、B两个优质护理病区,开放床位90张,约2000平方米。

            科室积极实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康复医学亚专业建设、康复医学住院医师、治疗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疾病康复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是国内较早把“运动再学习疗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等国际先进康复治疗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和科研,配备有国际最先进的智能上、下肢康复机器人、三维动态平衡训练系统、运动反馈训练系统等康复设备;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科学研究资助,从神经电生理、神经生物学,影像学等多角度、多层次探索康复治疗的相关机制;承担着一系列各级各类康复医学教学工作,是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云南省中医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科室现有医护人员79人,主任医师、教授1人,博士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16人,拥有一直结构、年龄、学历等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


    医院简介: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于抗日烽烟中的1941年,由我国早期著名热带病学家、医学教育家、时任国立贵阳医学院院长、后调任北京协和医院院长的李宗恩教授所创建。医院创建伊始即云集了杨济时、王季午、杨静波、周裕德、沈克非、朱懋根、杨崇瑞等大批医学精英。其中多数专家来自协和医院,且医院在办院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上亦多参照协和医院,形成了诊疗规范、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在当时被人们誉为“小协和”。如今,医院发展已成为贵州省综合实力最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贵州省疑难急危重症救治、医疗科研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力量。

    康复医学科简介:

    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为省内最早成立的康复医学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科室以专科康复为方向、早期介入为特色、先进康复技术为手段、结合传统康复、以社区康复为桥梁;在规模、设备设施、诊疗水平能力、科研教学能力上居省内领先水平。

    2012年获省内唯一的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6年获省内首批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位授予点。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2019年西南区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均排名前五。1993年以来学科一直是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是 “贵州省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康复专科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单位会员”、省内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康复医学专业基地”、省卫健委下属 “贵州省治疗人员培训基地”、“贵州省康复专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


    医院简介:

    贵州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47年,为省米乐举办、省卫生健康委主管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干部保健、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是省红十字医院、贵州大学人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10亩,业务用房2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000张,下设4个院、所,设有61个临床及医技科室。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5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专科1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1个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9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人才基地6个,省级医疗质控中心1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9个。现有在岗职工4431人,其中高级职称815人,博士学历274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172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和享受米乐特殊津贴专家41人次。

    康复医学科简介:

    1953年,我院成立理疗科,于2007年正式更名为康复医学科。现我科集临床医疗、康复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目前已健全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认知治疗、康复工程和传统康复治疗等项目,拥有独立康复病床44张。拥有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4人,医师总计9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康复治疗师11名,护士14名。拥有先进的进口康复仪器设备,能很好地服务于广大病、伤、残者,减轻患者功能障碍和伤病痛苦,促进其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学科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康复培训基地,学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高级卒中中心康复组,学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在西南片区连续多年获得提名,学科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研究推广单位。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科于2013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科室名列全国第5位。 

    医院简介: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医院,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

    医院始建于公元1890年,先后称华美医院、共合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000年10月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建院132年来,医院秉承“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医院精神,遵循“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打造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和国内先进的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康复医学科简介: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急诊医学、康复医学、妇产科、神经外科、血液科、全科医学6个学科跻身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十强,其中急诊医学排名第二,康复医学排名第五。中医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教育部创新人才团队1个;有  山东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中心、山东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副主编单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副主编单位、山东省康复医师培训定点医院、山东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丹麦Aalborg大学感觉与运动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室负责起草了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康复医学专业所有20个临床路径,主编了3部康复医学专业规划教材,副主编1部规划教材,主持物理医学与康复疾病与治疗22部指南的编写,并牵头编写了《腰痛康复指南》,专业水平受到全国同行的一致认可,在学科内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北部,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管)医院,百年名校山东大学直属医院。医院秉承齐鲁医学“博施济众 广智求真”血脉基因,遵循“明德至善 护佑民生”院训精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2011年获评全国首家“新三甲”医院(2011版),2019年入选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核心成员单位,2020年入选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2021年挂牌成立山东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目前,医院事业不断拓展,形成了中心院区、南部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北院区“一院三区”战略发展格局,区域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彰显。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4年,2004年率先在省内创建康复医学科病房,经过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外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对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山东省第二个康复医学科博士点。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康复医学科开设床位50张,常规开设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功能评定室、康复工程室,病区门诊治疗总面积达1200㎡。
    医师队伍
      现有医、教、研总人数1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80%,博士学位者占全科的30%,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全科的100%。
      我科中青年医师有2人获得院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而且是我省第二家康复医学科专业博士点,已培养博士生6人,硕士生11人,目前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2人。
    临床医疗
      该学科在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领域,处于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水平。本专科常规开展脑血管疾病康复、骨科疾病康复、小儿脑瘫康复、危重疾病康复、社区康复,从业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成系统的康复评定流程,合理运用各项治疗技术,如PNF、Bobath、运动再学习等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先后开展了言语评估训练系统、吞咽障碍治疗、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等特色技术,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富血小板治疗技术、12h低频持续电刺激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千佛山医院)(山东)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成立于1960年,为山东省慈善医院。医院时值国家困难时期建院,汇集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初期主要承担全省干部保健工作,为此后山东保健康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几经更迭,至上世纪70年代末始成为面向社会开放的省级综合医院。

    。医院同时入围全国综合性医院立项国自然项目数量百强、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百强、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艾力彼)“顶级医院100强”和“智慧医院HIC100强”。

    康复医学科依托三甲综合医院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医疗技术优势,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传统医学、康复工程学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科室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复医学中心。
     科室现有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护士40余名。其中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3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中级治疗师2人。人员结构合理,临床经验丰富,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团队。
     科室承担医院临床各科室患者疾病、损伤的急性期临床康复,以会诊模式,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相关临床科室,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同时开展规范的亚急性期、慢性期疾病的系统性规范化康复治疗。开展脑卒中、颅脑外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脑瘫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骨关节疾病、骨折康复,运动创伤康复,心衰、重症,已形成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等特色亚专业。

  •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前身是1939年在延安成立的米乐医院,1954年原第四、第五军医大学合并,其附属医院也相应合并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4年对外称“西京医院”,2017年转隶空军。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地处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127号,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整体实力位居全国第五,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军医院建设先进单位,院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康复理疗科始建于1954年,1984年成为国内本专业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国内最早一批拥有康复病房,同时是最早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学的教研室,是全军及全国唯一的康复医学与疗养学本科生专业(五年制))培训基地。2014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以军事训练伤和中枢神经战创伤康复为中心的临床工作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医教研保等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及军内先进水平,在复旦大学排行榜中连续4年位列前十。

    近年来科室专家承担了全军康复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等多项重要学术任职,在国内外康复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创建于1934年,前身是宁夏省立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启用现名,1971年医院整体移交原宁夏医学院成为附属医院,随后在现西夏分院重新组建成立新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还依托实体医院成立了互联网医院和心脏联盟(北京)心血管病互联网医院,是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第一临床医学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自治区人民医院暨第三临床医学院、北方民族大学联合办学单位。同时,也是宁夏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核心单位。

    医院总占地面积565.64亩,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下设院本部、西夏分院、宁夏医疗急救中心、宁夏眼科医院和宁南医院五个院区,编制床位数2630张。

    康复医学中心(急救院区分部)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多学科综合的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9人,其中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7人,康复治疗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目前中心分部下设儿童神经科、儿童康复科、神经电生理诊疗室、心理行为诊疗室、成人康复诊疗室、慢病管理科。打造集儿童神经病学、神经电生理学、精神病学、康复医学于一体的特色诊疗中心,技术水平达到宁夏全区领先,并在周边省区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中心配备有国际先进的脑电图仪,肌电图仪,儿童神经康复设备(多感官、感觉统合治疗室,集成式悬吊系统,低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专业的心理行为评估系统及各种相应诊疗设备。主要从事儿童神经、肌肉系统急性及慢性疾病的诊治;神经、运动等各系统损伤及发育异常的康复治疗;心理行为疾病的评估及干预治疗。

    输入内容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医院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为国家卫生应急医疗移动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治基地。医院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创办于1926年。1949年内迁至安徽怀远县,1952年迁至合肥市。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连续11年入围中国最佳医院百强榜,科研学术排名全国50位,综合实力稳居安徽前茅。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排名全国第34位,评价等级A+。

    目前,医院共开放床位4990张,年度门诊人次585万,出院病人次30.28万,手术台次17.52万。医院拥有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数1个,省部重点实验室数10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6个,国家卫健委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共42个,获批1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和5个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康复科简介

    安医大一附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最早、省内第一家开展康复治疗的学科,在国内享有盛誉。康复治疗水平、专业人才数量、教学科研能力等方面均处于省内绝对领先地位。是安徽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建设专科、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学系主委单位、安徽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单位、安徽省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委单位、安徽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及康复教育主委单位,也是安徽省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中心,具有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医学)和一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学科在国内康复医学领域享有较高声誉,有多名国内知名的康复专家,其中科主任高晓平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江淮名医”,安徽省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学分会常务,担任多部国家卫健委康复医学本科规划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颈腰痛杂志》等多个杂志的编委;赵凯主任医师、陈和木副主任医师均是卫生部康复医学本科规划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并分别在国家级学会担任常务以上职务;陈惠德教授是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运动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

    临床诊疗范围:目前学科共分神经疾患康复、颈肩腰腿痛疾患康复、内外科疾患康复、心肺康复等亚专科,主要诊治疾病有:1.脑卒中(脑梗死及脑出血)、脑外伤;2.脊髓损伤:3.颈椎病;4.腰椎间盘突出症;5.骨关节病;4.周围神经病;5.骨科术后疾病;6.儿科疾病康复;7.内科疾病康复;8.其他:头晕耳鸣、四肢麻木、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康复治疗。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医院简介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于2008年开诊,2013年率先在安徽省按照原卫生部部颁标准通过国家三级医院等级评审。2017年初,医院以高分通过JCI国际认证(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成为安徽省首家获得JCI认证、全国第十家以学术型医学中心医院通过JCI评审的大型公立医院。医院在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监测排名中获A+等次、居全国第95名,位列全国百强。在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与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排名中,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0位,总体科技百强学科数量位居全省前三。2021年获批国家肝肾器官移植资质,目前已成功开展28台肝肾移植手术;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肾脏内科等学科获2020年度复旦版华东区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2021年获得国自然立项11项,安徽省科技奖8项,位居全省前三。

    康复科介绍

    康复运动医学科是安医大二附院的重点学科,属三级甲等医院的一级临床学科,有门诊、病房和康复治疗中心三个部门。是安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医、教、研中心和安徽省康复医师培训基地,系安徽省体育科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康复医学分会、安徽省康复医学会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冲击波医学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等学会主任委员单位。

    目前开设两个病区,开放床位90张,年门诊量2.7万余人次,康复中心日治疗量约1500人次。获得省厅级课题1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SCI论文24篇。每年主办国家级、省级继教班并承办运动医学学术年会。科室获得2011年、2012年、2014年、2017年、2019年“目标管理先进科室”,2013年“优质服务科室”,2018年度“科技先进科室”。系安徽省脑瘫康复定点医院、安徽省优秀运动员诊疗定点医院、安徽省残联民生工程脑瘫康复定点医院、安徽省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合肥市脑瘫康复定点医院、合肥市工伤康复定点医院,中瑞合作冲击波临床合作中心、中瑞合作冲击波培训中心。

  •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

    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国家级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安徽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候任主委单位。

    安徽省立医院前身为合肥基督医院,始建于1898年,历经风雨洗礼,已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专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省级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52年,现为安徽省临床重点学科、国家级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安徽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候任主委单位,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康复医学)基地,安徽省康复医学龙头单位及资源中心。学科设有独立病区,开放床位56张;以神经康复和肌肉骨骼康复等为学科特色,开展了床边早期康复和疑难重症康复,包括康复评定、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PST)、中医传统康复(TCM)、康复护理(RN)、康复工程(P&O)和社区康复(CBR),康复治疗功能面积>3000㎡。年收治住院患者>1000人次,其中疑难重症患者占50%,外埠患者近40%,年康复治疗量>30万人次。

    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6人,其中高级职称8名,博士2人,硕士20名,医生13名,治疗师30名,护士13名。根据本学科发展规划,已成立4个专业组(康复治疗组、神经疾患康复组、骨科疾患康复组和内科疾患康复组)。能够处理神经内外科常见病(脑卒中、脑外伤、儿童脑瘫、脊髓损伤等)、骨科常见病(关节外科、脊柱与肢体骨折、手足外伤、运动损伤等)的早期康复和疑难重症的康复医疗,能够为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解决康复相关的疑难问题,并能深入社区开展康复宣教和技术指导等康复服务。

    学科优势领先技术包括脑卒中步态分析与平衡临床康复、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骨关节创伤术后康复、重症康复、认知障碍康复、失语症及嗓音障碍治疗技术、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呼吸训练与心肺耐力训练技术等。

    学科有多人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组织中任职,其中倪朝民教授现兼任安徽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第6、7届)、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委(第8、9、10届);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委。《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安徽医学》编委,《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讯编委。

    康复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

    康复门诊、会诊病人康复诊疗流程的优化,患者康复信息的无缝衔接。

    康复评定数字化管理:通过预设规范评定方案,统一评定报告模板,规范科室评定的操作与流程。

    康复治疗信息化管理:指导性治疗项目帮助文档,提供在线学习平台。

    排队及语音呼叫管理:扫码排队,语音叫号通知患者治疗,在系统中快速治疗登记,减少治疗师工作量。

    智能排班管理:通过对患者、治疗师、治疗设备等元素进行合理科学的排班,避免治疗区域治疗安排混乱与冲突。

    优化消息通知与即时通讯功能:实现患者信息变更(如医嘱变更,文书书写要求等),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与用户,实现更部门用户间(即医、治、护)实时在线无障碍沟通,促进小组协助康复诊疗流程的推进。

    全面治疗、评定移动管理:通过移动终端实现随时随地的治疗登记与康复评定,并随时查看患者治疗安排等相关信息,提升治疗师工作便捷性及工作效率。

    通过权限管理,规范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对科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治疗人数、项目次数、总计金额等,为科室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管理数据。

     通过对治疗项目的统计,使科室管理人员及时、准确了解科室设备使用情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医院简介

    我院始建于1951年10月,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徐淮东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服务人口800多万、编制床位2610张、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4.7亿元,2021年诊疗总量188.53万人次、出院人数12.38万人次。

    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省级平安示范医院、江苏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等荣誉称号。

    康复科简介

    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4年,历经24年的发展,从不足10张床位的普通科室发展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于一体的综合康复医学科。2012年创建成为连云港市一类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创建成为国家卒中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国家脑卒中筛查示范基地,目前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神经源性膀胱适宜技术苏北培训基地、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临床科研基地、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康复治疗实训基地,中山三院康复联盟合作单位、华西医科大学康复联盟连云港基地、江苏省康复医学质控成员单位,连云港市工伤康复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高度重视康复医学科的发展,把康复医学科的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在高新区院区设置了独立的康复病区(3号楼9楼30病区),配置床位53张。建成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康复治疗大厅,引进2000多万元的先进的康复设备。目前,康复医学科承担省市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市科技进步奖3项,新技术引进奖3项,发明专利1项。

  • 浙江医院(浙江)


    医院简介

    浙江医院隶属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始建于1954年,建院初期以干部医疗保健及涉外医疗为主,1979年全面对外开放,2020年12月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目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包含灵隐院区和三墩院区,核定床位1500张。其中,灵隐院区位于美丽的西子湖畔,毗邻杭州植物园及花圃,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省级绿色医院,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5.5万平方米。三墩院区位于杭城西北,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医疗用房面积11万平方米,为浙江省老年医疗中心,是全省老年病治疗康复中心、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国内外交流合作中心。医院作为全省干部医疗保健主要基地,承担着我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及省内大型、重要会议、重要国际会议的保健任务,同时担负米乐首长、国宾来浙期间的医疗保健任务。

    目前与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华市第五医院、嵊泗县人民医院、柯城区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办医的模式,分别挂牌浙江医院平湖分院、浙江医院金华分院、浙江医院嵊泗分院、浙江医院衢州分院。与省内40家医疗单位形成浙江省老年病专科联盟。

    浙江医院为省内首家涉外医疗定点医院,省市首批医保定点医院,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干部保健工作先进集体、G20省模范集体、省平安医院、明码标价示范医院等称号。

    康复科简介

    [学术地位]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由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康复治疗师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林坚主任负责组建,以林坚主任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团队中的医师、治疗师和护士均有多年康复工作经验及先进的康复治疗理念,承担了多项省厅级课题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及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技术优势]

    康复医学科除了常规康复治疗设备外,还拥有PK254P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以色列引进的迈拓运动反馈治疗仪、中康认知训练工作站、伽利略震动训练系统、MOTOMED智能训练仪、空气压力脑循环综合治疗仪等先进康复治疗仪器,并开展了治疗关节僵硬的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肌肉痉挛的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技术、有助于偏瘫、截瘫患者早期步行的减重步态训练、治疗失语症的电脑辅助失语症诊断与治疗技术、认知障碍的电脑辅助高级脑功能训练技术等。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浙江)

            

     医院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四院”)是浙江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系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医院地处浙中义乌,于2014年10月开业。医院在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得A+等级,是全国最年轻的A+等级公立医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依托浙大四院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并同期建设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现已开启“三院一体”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康复医学科简介:       

     浙大四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5年10月,现有康复床位48张,占地500m2的康复治疗部,满足各类康复患者需求。康复医学科现有医生、护士、治疗师3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3名,副高职称1名,中级职称10名,康复专科护士1名。医生、治疗师分别有其康复亚专业。医生均为硕士及博士学历。

    先进设备:科室拥有一流国际化设备设施:步态分析系统、表面肌电分析系统、言语认知训练系统、吞咽电刺激治疗仪、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生物刺激反馈分析系统、智能上下肢康复训练仪、下肢训练器、功率自行车、四肢联动、颈腰椎牵引仪、震动排痰仪、中药熏蒸仪、呼吸训练器等。

     优势技术:以“急性期床边康复-体征稳定后病房康复-恢复期社区康复”为特色的康复模式,发挥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特色优势,擅长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认知治疗、吞咽治疗、电诊断、步态分析、生物反馈、针灸和理疗、各类矫形支具的使用配置和训练等技术。目前已开展神经康复、肌骨康复、运动损伤康复、重症康复、心肺康复、盆底康复、疼痛康复等康复亚专科。

    科研成果:已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参与军工项目课题,发表文章4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 (浙江)


    医院简介

    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组建于1984年8月,2000年3月从杭州市江干区(凤起东路68号,现总队机关地址)搬迁至现址(滨江区江南大道86号)。医院组建之初为总队杭州门诊部,历经杭州门诊部、总队杭州医院、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杭州分院等发展阶段。2019年6月1日起,医院正式按照新编制运行,名称由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调整为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

    医院目前主要担负武警浙江省总队和驻浙部分海警部队官兵及其家属的医疗保健、遂行卫勤伴随保障和为民服务任务。另外,从2019年8月1日起,根据全军统一部署开始实行军保卡联网,驻地解放军部队和符合优惠医疗的解放军现役官兵家属也可到医院就诊。多年来,在武警浙江省总队党委首长及保障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医院始终秉持“姓军为兵”这一宗旨,主动作为、创新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从一个底子薄、规模小的门诊部,逐渐发展成为学科基本配套、特色优势明显(脑损伤治疗康复、创伤手足为医院特色专科,其中脑损伤治疗康复专科为武警部队康复医学专科中心)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搬迁滨江近20年,先后参与完成抗冰保电、温州动车事故救援、湖州织里和宁波镇海群体性事件处置、台风“海葵”决堤抢险、丽水遂昌山体滑坡、世界互联网大会、G20峰会安保、台风“利奇马”救援等重大卫勤保障任务。先后获得总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军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等荣誉,多次被地方评为平安医院和百姓放心医院。

    康复科简介

    武警浙江总队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始建于1989年,2006年底被授予康复医学专科中心。中心目前有5个临床病区、1个高压氧科,医护人员200余人,床位295张。多次获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四等奖,编译、参编专著多本,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卫生厅多个项目。

    经过多年的临床康复及科研,科室形成了以脑损伤、植物人、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为主体、以骨关节损伤和其他内科疾病康复为辅的康复治疗中心。中心配备24人高压氧舱群,3台单舱,2017年引进婴儿氧舱,目前拥有婴儿氧舱、纯氧舱、1级氧舱及普通空气舱等多种高压氧治疗方式,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高压氧治疗方式最全面的医院之一。

    20余年来,中心科学、合理运用中西医治疗:药物、高压氧、康复理疗、生物电刺激、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措施医治患者,形成了以脑损伤早期治疗和康复、严重意识障碍评估(CRS-R、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功能成像等)、植物状态患者的综合促醒治疗(高压氧、多感官刺激、醒脑开窍针刺法及电刺激等)、脑血管病、脊髓损伤、小儿特色康复治疗为主体,以骨关节损伤和其他内科疾病康复、老年康复为辅的康复治疗体系。

  •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广西)

    广西江滨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85年,全国最早设立康复医学科的单位之一。

    医院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成立至今已有71年历史,目前全院占地面积165亩,开放床位1326张,职工1500余人。

    广西江滨医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广西省人民米乐干部疗养院,为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干部保健基地。1973年医院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2001年增挂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院名。医院现为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长期承担区内高级干部及老干部的医疗和保健任务,并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广西区内外广大百姓,还是国家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及广西社会保险工伤康复定点医院、国家五癌筛查广西指定两家单位之一,正建设成为以康复医学、老年医学为特色,面向全国、辐射东盟、全国先进的医疗中心。

    医院临床医技科室齐全,重点科室技术特色显著。发展了神经内科(3个病区)、心血管内科(3个病区)、内分泌科(2个病区)、康复医学科(8个病区)、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等27个病区和专科门诊。另有物理治疗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疼痛科、神经心理测验室、颈肩腰腿痛联合专科等特色门诊。

    康复科简介

    广西江滨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设立康复医学科的单位之一。八十年代后期医院开始重视以现代康复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使传统康复逐步融入现代康复模式,形成了现代康复和传统康复共同发展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康复医学新模式, 取得显著的康复效果, 成为广西规模最大、专业建制最全、设备最先进的康复医学学科基地。2008年广西卫生厅组织专家评审,认为我院康复医学科达到国内先进、区内领先水平,确定为第三批15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广西唯一的康复医学重点学科。

    科室拥有先进的现代康复医疗设施和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学人才,国内著名康复医学专家、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教授王瑞华、纪树荣博士导师常年指导。设康复治疗科、高压氧治疗中心和康复病区,为患者提供从抢救到康复的医疗服务,力求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提高和重建,增强回归社会生活的能力。


康复专科医院

  •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

    医院概况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是“ 5·12”汶川地震后米乐军委决策,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援建的一所现代化、大型综合康复医疗机构,于2010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是由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直接管理的国家三级康复医疗机构,还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副主席单位、四川省康复医院社区康复医疗联盟主席单位。

    医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成都国际医学城内,占地面积185亩,一期工程投资近4亿元,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拥有职工640余人,实际开放床位700余张。设施设备按三级甲等医院的条件配备,拥有数字化医院系统、层流手术室、全进口东芝1.5T核磁共振机、GE16排螺旋CT机、DR、高压氧舱等大中型诊疗设备,以及亚洲首台卡伦运动康复系统、康复机器人、全进口水疗设备、步歌康复等国内外一流康复设备一万多台件。

    医院坚持“康复为主,医康结合”的发展思路,走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以“三瘫一截”为重点,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竭诚为各类伤残患病群众服务。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脊柱康复科、脑瘫外科、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等临床康复科室35个。开展特色业务包括FSPR手术、DBS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术、脑瘫综合康复、婴幼儿高压氧、水疗、辅具适配、卡伦运动康复等,技术水平均处业领先地位,能够为各类患者提供急诊急救、临床诊治、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家庭无障碍改造、健康体检(残疾人驾驶员体检定点单位)、伤残鉴定等“一站式”的健康服务。

    医院开设有独立的成华区康复门诊部、涌泉分院,有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小金县人民医院等25家技术指导医院。设有全国首个数字化康复医院指挥中心,并正在牵头打造覆盖四川省全省的残疾人三级康复网络。同时设有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西南区域中心,全省唯一的人工耳蜗技术资源中心,四川省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等技术资源中心。医院于2016年牵头组建了四川省康复医院社区康复医疗联盟,有凉山州二医院等170余家成员单位。

    医院科研教学工作蓬勃发展。聘有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张彦新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郑斌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胡滨教授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为重要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开展了“脑卒中七国联合研究”等5项国际科研课题。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6项。举办了11项国家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平均每年接受实习、进修生近200人次、培训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近千人次。还举办了国际康复高端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

    医院是目前中国西部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设施最齐全、功能最完善的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曾先后荣获米乐残工委授予的“残疾人之家”等荣誉称号。医院全体员工正满怀豪情,牢记人民军队的大爱援建,秉承大爱无疆的人道情怀,恪守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用科学的管理、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努力管好、用好、发展好八一康复中心,向着“国内知名、国际一流”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使用米乐康复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后的状况:

    康复信息系统与院内业务管理系统(HIS/EMR)实现信息共享互换,规范康复治疗,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应用各种评估量表,为评估操作过程提供及时在线帮助,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对治疗过程进行全面管控,自动生成治疗清单,对治疗情况、次数、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分析; 同时为医师、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建立实时在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治疗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为管理人员提供多维度统计报表,及时掌握科室动态,同时让患者在离院后仍能将康复情况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反馈给医治护人员,让医治护人员掌握患者长期康复情况并提供技术指导,全面达成康复全流程可追溯管理的目标。

    全面流程化规范化管理;

    评定模块,实时对比

    软件实时沟通模块,无缝交流;

    专家知识库,新技术学习和在线指导

    个人健康卡及时回顾病情;

    专家知识库方便机构交流;

    应用数百种量表;

    实时了解治疗情况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国家辅具中心康复医院

            国家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民政部唯一的直属医院,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示范性现代化三级康复专科医院。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是一所以“大专科、强综合”三级康复医院为建设目标的公立医院,医院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号,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业务用房10万余平米。

    附属医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该中心由11位院士提议,经当时米乐总理温家宝批示,米乐副总理回良玉揭牌落成。是一家以康复辅具产品研发、相关基础理论和政策法规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康复辅具行业技术标准拟定、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和相关培训与信息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附属医院现有高级职称、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等以上人才近100人,拥有秦泗河、吕泽平、曾现伟、杨敏、郭云慧、田秋姣、刘红英、李景元、焦绍锋、陈晓、魏鹏绪、许亚飞等国际国内知名专家。

    医院设置业务科室45个,其中包含三大临床医学中心,分别为骨科中心,康复中心,脑科中心。其中骨科中心包含肢体重建外科、骨创伤与矫形外科、骨关节与运动科、脊柱外科共4个业务科室;康复中心包含神经康复科、康复治疗科、综合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康复评定科等业务科室;其他临床科室有普通外科、高压氧科、妇科、中医科、中医骨伤科、中医针灸推拿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肾脏内科、风湿免疫科、血液透析中心、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体检中心、内镜中心、皮肤科、麻醉科、疼痛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超声医学科、输血科、药剂科、精神心理科、老年医学科、预防保健科、社区卫生服务部等。二期工程启用后,开放病床约700张。

    医院配备有进口3.0MRI、128层CT、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迈瑞全自动血凝分析仪、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德国进口德尔格麻醉机、关节镜、椎间孔镜、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综合验光仪、眼底照相机、眼科A/B超、内皮细胞分析仪、ZEISS眼科超声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 700)、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眼科手术显微镜、标准隔声室、中耳分析仪、耳声发射仪、头脉冲实验仪、鼓膜治疗仪、眼震电图、多导睡眠监测仪、康复机器人等先进的检查检验设备100多台套。

    骨科中心秦泗河教授团队是国内最早从事矫形外科工作的团队之一,累计主持实施各类肢体畸形残疾手术36109例(截至2020年12月),创建了中国乃至国际上数量最多、病种最全的肢体畸形残疾手术病例数据库。是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ILLRS)执委、中国部主席单位;国际Ilizarov技术研究与推广学会中国组委会(ASAMI China)主席单位;中国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业委员会(CEFS)创立单位;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肢体重建与外固定委员会(CLRS)主任委员单位;


    脑科中心,共有床位200张,是由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共建,脑院是2012年北京市米乐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支持首都创新中心建设,设立的一家新型研究机构,承担了脑重大疾病诊断、治疗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药物的研究工作,以及神经科学相关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脑院成立了由国内外知名教授领衔的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肿瘤、癫痫、神经损伤修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八个脑重大疾病研究所,形成了低氧适应医学研究、分子医学影像研究、灵长类动物疾病模型研究和互联网智慧大数据研究四个高水平科研平台,以及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服务平台。脑院通过协调首都医科大学及其各附属医院神经科学方面的优势资源,以高水平神经科学的学科为基础,以重大发现、重大发明为目标,形成科学研究、成果孵化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基地,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医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等方面成果显著。建设“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数字化智慧康复中心’,开展医、工、康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再生医学、神经调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动态和反馈的多模态量化评估、康复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等方面,共同推进脑重大疾病功能康复基础研究、关键康复技术转化与新型智能康复产品研发,进一步提高临床神经康复疗效,为失能失智患者解决康复难题,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包含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监护室、心脑血管病中心、心胸外科等业务科室。

    康复中心在老年痴呆的早期识别及康复、防跌倒的神经机制研究、复杂畸形的矫正、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特别是吞咽功能障碍)、脑血管病恢复期诊治及综合康复、老年骨关节疾病的手术及康复、传统医学治疗内分泌疾病及各种疼痛等方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工作重点是面向老年人和残疾人失能失智等功能障碍,着重解决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中的医疗难题、科技难题、管理难题,形成以“医工结合、科技助残、智慧养老”为主要特色学科的新型康复医院。

    医院近年承担了近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依托中心的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人机工程实验室等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老年功能障碍康复辅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在重要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创新及康复辅具的功能需求、产品设计、临床验证、理论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作为民政部唯一的直属医院,为规范全国康复医疗质量管理、推动康复学科建设,规范医养康养标准和医工交叉结合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与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建立了交流和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援助等。

    作为公立医院,医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改和北京市医改精神,注重体现龙头引领与示范辐射效应,致力于建成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示范性现代化三级康复专科医院。

  •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医院简介: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即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隶属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2007年由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米乐、米乐副总理回良玉揭牌落成。医院占地面积39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本市首家公立康复医院、首家大学附属康复专科医院、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首批工伤康复定点机构,也是康复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目前,医院已成为国家省(市)级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全国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全国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资源中心、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被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连续四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先后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市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等称号。

            医院建立了以康复医学科为主体,由内、外、妇、儿等共同支撑的康复服务和临床保障体系;按照不同病种及专业发展的要求,设置了神经康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康复、烧伤康复等亚专科;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院采用联合学科团队服务模式,开展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心理治疗等完善的康复治疗项目,在康复早期介入,改善身心功能障碍,重建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领域具有雄厚实力。医院年收治上海市80%左右的工伤康复患者,职业康复后的再就业率达78%以上,同时,积极发挥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作用,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工伤诊疗中心。

            医院建有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中心、智能康复临床研究中心、转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首批获得GCP国家医疗器械临床实验机构备案单位,重点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调控与脑功能康复、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相关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众多科研项目,发表了高水平论文(JCR专业领域一区或IF≥5)数篇;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科技奖项。医院配有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近红外脑功能仪等国际先进设备设施。依托同济大学建设一流的康复医学基础研究平台,设立一流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研究平台,一流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以及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配备有完善的SPF级动物实验中心以及显微手术室。

            医院致力于培养卓越康复人才,2013年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合作,建设康复治疗学系,创建“2+2”(大学2年、医院2年)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精品教学。2019年,医院牵头建设的康复治疗专业通过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教育机构最高等级(五年)的认证。同时,医院与30余所境内外高校建立了临床教学合作关系,承担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二期扩建工程是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2020年正式开工,计划于2023年竣工,建设完成后医院将拥有1000张床位。同时,医院还成立了浦东院区。未来,医院将继续着眼于上海社会事业发展大局,注重体现龙头引领与示范辐射效应,致力于建成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康复专科医院。

  • 上海第一康复医院

    医院简介

    医院成立于2000年5月,是全国卫生系统首家由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整体转型、达到三级标准的康复医院,前身为1923年创建的圣心医院。是同济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筹)、杨浦区康复医学中心、杨浦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首批上海市工伤保险康复定点机构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康复医学专业)。

    院内核定床位500张,以常见病、多发病在急性期后和/或手术后需住院康复的患者为主要服务人群,提供各类专科疾病及亚健康人群的临床康复诊疗和持续性的康复服务管理;设有10余个康复亚专科,以慢病康复、术后康复为重点,聚焦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疼痛康复等康复专科建设;以康复评定、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传统中医康复治疗、机器人辅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为支撑;医院于2019年启用控江院区,将融入基于国际认证标准的康复医疗管理模式,打造集神经康复、骨与运动康复、健康管理和康复工程转化研究基地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康复医疗服务示范区。

    医院将全力打造一所“国际水准、国内领先、上海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现代化管理于一体的大学附属医院、三级康复医院。

    康复科简介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2002年,于 2004年1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并成为其分中心。同年8月,成为杨浦区卫生及残联康复中心。此外还是上海市康复临床医生培训基地、区康复治疗质控小组组长单位及上海市首批5家工伤保险康复定点机构之一。该科室核定床位104张,拥有包括华山医院在内的教授、副教授、博士及硕士导师等医生10人、护理人员23人。共承担多项市、区级科研课题,并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市工人先锋号以及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康复的疾病: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脊髓损伤、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等;还开设脑瘫患儿俱乐部及夏令营。

    康复科下设康复治疗部, 拥有2000m2的治疗场地,康复医疗设备120余件,其中包括大型专科设备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评估系统、四肢联动全身功能KF训练仪、四肢分离式水浴槽、悬吊康复系统及上肢训练与评定系统等。拥有康复治疗师20人,开展了物理、作业、言语及吞咽、康复工程、社区康复及康复心理、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及康复护理等。

  • 山东省康复医院


    山东省康复研究中心(山东省康复医院、山东省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是省级公立三级康复医院,面向社会提供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辅助器具适配、康复人才培养、康复研究与咨询等服务。医院占地面积158亩,一期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04张,是全国康复研究基地北方中心、“山康医联体”主席单位、中国康复医联体和山东省立医院集团成员单位。

    医院分为综合康复区、儿童康复区、住院、门急诊四大功能区,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神经科、骨科、中医科、口腔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生物反馈诊疗中心、儿童预防保健中心、公共卫生科、检验科、基因筛查实验室、超声科、影像科、高压氧医学科、药学部、水疗中心、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理疗中心、康复评定室、悬吊中心、针灸推拿室、工程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等35个业务科室。


中医康复

  • 重庆市中医院


    医院概况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集医疗、教学、科研、公益四项中心职能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中医龙头医院,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中医院和第四临床医学院、首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医院荣登香港艾力彼“2017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100强”排行榜第13位,位居西部前列。

    康复科始于三年前进行规划设计,成都米乐集团参与科室设计、人员建设、科室布局、技术培训一整套的建设思路,预计2年内将科室打造成一流康复科室。目前科室设定床位数98张,从2018年10月开科至今在半个月内患者住满,科室运转良好。


    使用功能模块

    使用后效果

    康复在线指导学习:

    提供在线帮助功能,介绍病症在线学习和治疗注意事项,提供规范的治疗和评定方案供治疗人员参考,逐步提升科室诊治水平


    康复在线指导学习:

     实时功能评定和结果对比,提供评定技术指导,快速评定病人功能情况,并进行阶段性评定结果对比,全面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情况。


    诊疗技术规范实施、管理:

    对病人的病史、基本健康资料进行完整、规范化的收集,保证资料的溯源性和真实性,为治疗提供原始依据,提高病历质量,实现病历标准化,医疗作业标准化。

    通过系统管理,对某种病情实施经过实践经验确定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造成的疗效差异,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系统在诊断、治疗方案中添加了规范化治疗模板,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


    治疗过程规范管理:

    规范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流程管理,包括诊断、评估、治疗等环节,并且可以追踪任何一个治疗环节,提高服务质量。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都能清晰的显示出来,实现全程治疗跟踪,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并且提供离线治疗方案,对病人治疗进行全程管理。

    通过系统的评定功能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方便了解治疗方案的疗效,也为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提高康复治疗管理水平:

    通过权限管理,规范科室人员的工作职责;对科室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内容包括治疗人数、项目次数、总计金额等,为科室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管理数据。

     通过对治疗项目的统计,使科室管理人员及时、准确了解科室设备使用情况,为科室硬件购置提供原始参考。


    降低新技术学习支出,快速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水平:

    系统提供新技术学习平台,让科室人员在科室就可以学习到新的治疗技术,减少人员进修培训时间,为科室节约进修费用,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通过系统收集的全面的病案资料,能统计各类疾病的分布情况、针对某种病情的最佳治疗方案等信息。提升治疗技术,为科研提供原始数据


    成本控制,合理化治疗管理:

    使用电子方式对病历进行管理,扩大了存储容量,减少纸质资料的使用,改善病历的管理效率,提高病历利用率,促进科室间的合作。

    通过对电子信息的规范化管理,能及时统计出各种科室管理所需的统计报表,节约科室人员手工统计的时间,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快速调阅病人历史治疗资料,减少调阅病人资料的中间环节,及时了解病人的治疗经历,实现治疗方案的合理化实施。


    建立同级医疗机构间的合作机制,提高科室技术水平:

    通过系统的使用,和其他大型医疗机构建立良好学术合作关系,接受先进治疗技术培训、进修,降低培训成本。

    由于系统中收集了大量原始案例,可以和其他大型康复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系统的科研课题,提升贵院的专业学术影响力

  • 河北省中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康复诊疗中心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

    河北省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我院重点发展的九个中心之一(河北省中医康复诊疗中心)。我科是以传统中医治疗为核心,结合现代康复医学及诊疗技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康复医学科设有门诊、病房、传统康复大厅和现代康复大厅四个部分,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传统康复大厅设有特色针刺治疗区、特色灸疗区、整脊推拿治疗区、蜡疗区、中药熏蒸室等。现代康复大厅由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功能训练区、平衡训练区、物理因子治疗区、康复评定室、言语认知治疗室、吞咽障碍治疗室等组成。现有康复医师9人:主任医师(硕导)1人、副主任医师2人(硕导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康复治疗师15人,康复护士12人,开放床位30张,年接诊患者2万余人。

    现代康复技术及设施:言语及吞咽障碍训练系统,智能下肢反馈训练系统,S-E-T悬吊系统,肩、肘、手、髋、膝、踝关节训练器,减重步态训练器,四肢联动训练器,平衡训练仪器;超声波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中低周波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吞咽障碍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经颅磁治疗仪、高频磁治疗仪、全自动电脑恒温蜡疗仪;滚筒、分指板、木插板、肋木、木质立式套圈、肩梯、磨砂桌、OT作业疗法桌等。

    传统康复技术及设施:中药的内服、外用;针刺(头针、体针、火针、腹针、脐针、腕踝针、靳三针、平衡针、子午流注针法、醒脑开窍针法等)、灸疗(雷火灸、天灸、热敏灸、温针灸等)、推拿(内养功推拿、药物推拿、小儿推拿等)、正骨(李氏正骨、美式整脊)、拔罐、刮痧、火疗、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耳穴疗法、刺络放血疗法、中药熏蒸、中医内分泌调理、小针刀技术等,经络导平治疗仪、子午流注治疗仪、疼痛透疗仪、电针仪、熏蒸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等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变更以官方网站为准)

  • 安徽省中医院


    医院简介

    华佗故里,新安江畔。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着全省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医药临床人才的摇篮,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建设单位、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是我省干部保健定点医疗机构。

    康复科简介

    目前共有在职人员67名,其中执业医师28名,康复治疗师14名,护士25名,其中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9人,博士、硕士23人。全科床位85张,分为针灸康复一科、针灸康复二科,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约2000例次。门诊常年配有高、中级职称人员出门诊,每天平均8人次以上专家门诊。专科年门诊量平均5万例次以上。共有两个康复治疗区,总面积约2000㎡,康复设备资产1000余万元。拥有康复管理系统、认知康复诊断系统、多通道表面肌电、步态分析系统、吞咽言语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言语治疗评定系统、康复机器人、等速训练设备、悬吊设备、虚拟情景等设备。科室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为宗旨,突出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同时应用现代先进的康复诊疗技术,使两者优势互补,开展了康复评定、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理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中医导引、针灸、推拿、五行音乐疗法、中药熏洗等多种康复治疗方法。科室主要开展神经康复、疼痛康复、骨科康复及其他康复,每年康复治疗近6.5万人次。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安徽省中医重点专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研究研究推广单位,长三角智慧康复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2018年,经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中心被确定为十三五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020年获批安徽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暨安徽省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2020年获批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治疗专科护士基地。

    二、医疗特色

    具备省内外先进水平的医疗优势特色项目包括:

    1.神经康复:以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为基础,如:针刺、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熏蒸、中药等中医适宜技术,充分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构音障碍训练、吞咽训练 、康复护理等),改善脑卒中、脑外伤后运动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针刺结合上肢机器人、虚拟情景设备改善神经损伤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针刺结合悬吊设备改善神经损伤患者步行功能;针刺结合超声、肌电引导下肉毒素注射改善神经损伤患者肌张力障碍;刺血疗法结合言语治疗改善言语功能;五音疗法结合认知功能训练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针刺、中药热熨、艾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皮内针联合经颅磁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等。

    2.疼痛康复:应用针灸、推拿、熏蒸等中医康复技术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等现代康复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神经病理性疼痛、软组织疼痛;针刺结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疼痛;小针刀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软组织、骨关节导致的疼痛;炉式熏灸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

    3.其他康复:针刺结合现代促醒康复技术治疗意识障碍;针刺推拿结合关节松动、肌肉牵伸治疗关节功能障碍;艾灸疗法防病保健;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治未病;针灸、穴位埋线减肥;督脉铺灸治疗产后身痛、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阳虚体寒人群保健;腹针疗法治疗前列腺炎、痛经、不孕不育;火针治疗腱鞘炎、网球肘、风湿痹痛、下肢静脉曲张、疣、痣等。目前针康中心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已达到省内康复领域先进水平,成为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及中医康复医学的领头单位。

    在保证出色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针康中心积极开展各项科学科研工作。主持/参加国家“973”、“863”、“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行业专项、国自然、省自然、省攻关等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中国针灸学会二/三等奖、安徽中医药学会二/三等奖等各类奖项十多个,获得安徽省科技成果十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十余篇,编写国家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等本科教材6部。

  • 儿童康复


  • 医院概况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始建于1987年,是一所从事脑性瘫痪防治、康复和研究的医院,是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儿童康复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卫生部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中残联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黑龙江省基地、中美合作伙伴联盟(CPN)全国儿童康复人才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单位、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黑龙江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副会长单位、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基地、黑龙江省引智成果示范基地,是目前国内儿童康复领域的龙头医院。

    使用米乐信息化系统应用后的状况

    米乐为佳木斯附三院设计了最适合康复专科医院的“一体化”之路,帮助医院将康复融入全院信息化建设中,让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真正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实现RHIS内部所有子系统(门诊收费、住院管理、药品、临床、医技、康复评定、康复文书、康复治疗等)的一体化,具体为医院带来的好处如下:

    减少医院投入

    对佳木斯附三院而言,一体化设计比非一体化设计带来了投入上的节约,更便于(同时也督促)开发商从全局上通盘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和规划目标,从医院角度看,无论从短期投入还是长期投入,都会降低。

    实现了康复全面信息化管理

    系统一体化上线规范了康复治疗,并通过平台应用各种评估量表,为评估操作过程提供及时在线帮助,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对治疗过程进行全面管控,自动生成治疗清单,对治疗情况、次数、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分析; 同时为医师、治疗师、康复护理人员建立实时在线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治疗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为管理人员提供多维度统计报表,及时掌握科室动态,同时让患者在离院后仍能将康复情况通过短视频等形式反馈给医治护人员,让医治护人员掌握患者长期康复情况并提供技术指导,全面达成康复全流程可追溯管理的目标。

    避免医院数据人为分割

    如果各个系统没有进行整体规划,业务流程和数据不能达到高度统一,必然经常出现基础和业务数据多口维护、重复录入、对帐不准的情况。一体化设计既减少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数据差错的可能性,同时在流程上更能按照医院的业务自然流转,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

    易于协调

    当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协作出现问题或功能改进时,只需由该开发商独立解决问题即可,保证了较高的效率,同时也便于监督协调。反之,在多开发商的非一体化环境下,由于相互之间不了解对方的产品和使用的技术,不仅存在协调困难的问题,效率也非常低下,为医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降低系统的管理难度

    非一体化建设的情况下,需要系统管理者和操作者学习和掌握由不同开发工具、不同产品内在接口方式、甚至不同开发商开发的产品,其设计理念、实现方式也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造成培训和掌握系统的难度增大、建设周期增长的问题。在一体化建设的环境下,开发技术、程序处理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也就相应解决了这些问题。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源于1896年成立的仁济女医院,开设妇产科和儿科。1987年原卫生部批准华西妇产科和儿科从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迁出单独建院,成立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又名华西妇产儿童医院。2000年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预算管理医院和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是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学附属医院。1993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8年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妇产儿童专科医院”,2003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女职工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旗帜,2009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2年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5年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2018年获“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擂台赛”西南赛区“创新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第二名并入选十大价值案例,获2018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最具示范案例、2020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医院2018、2019连续两年度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专科系列第一名。

    医院现核准床位1580张,其中华西院区730张,锦江院区850张,有24个临床科室和7个医技科室。妇产科学和儿科学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专业、超声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为国家更年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妇产科学、儿科学、母婴医学和应激生物学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妇产科学和儿科学为博士后流动站。医院拥有“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国家卫健委时间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药物制剂体内外相关性技术研究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早期发育与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嵌合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妇科恶性肿瘤诊治、小儿血液病及小儿肿瘤诊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儿童区域(西南)医疗中心、全国救治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区域协作中心、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四川省产前诊断中心、四川省人类精子库、四川省妇产科、儿科、妇幼检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承办《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际输血与血液学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三本国家级杂志。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于2016年10月正式成立,全科共有职工43名。由妇科盆底康复、儿童康复两部分组成。科室现有医师11名,护理7名,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5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技师1名,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1名。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妇女儿童专业康复机构,拥有较高临床水平和学科影响力。

    科室主要治疗疾病:

    儿童康复:发育落后、脑瘫、运动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斜颈、马蹄足、足内/外翻、扁平足、O/X型腿、脑炎恢复期、外伤后肢体活动障碍、早产高危儿随访、智力发育落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情绪障碍、感统失调、语言发育迟缓、口齿不清、早期遗传代谢性疾病、喂养困难、吸吮吞咽困难。  

    妇科盆底康复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各种类型尿失禁、排尿功能障碍、粪失禁、功能性便秘、慢性盆腔痛、性功能障碍、阴道松弛、绝经期生殖泌尿综合征、妇科手术后、下肢淋巴循环障碍等;产后盆底康复:产后整体康复(形体整复、乳房整复、妊娠纹淡化、疤痕整复等)、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镇痛、产后腹直肌分离、乳房胀痛、泌乳不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

    (部分信息来源于官方网站,如有更新以官方公布信息为准)

  • 河北省儿童医院

    医院简介:

    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省第五人民医院、河北省儿科研究所)创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600张,年门诊量近200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逾5万人次,现有职工2000多人。

    河北省儿童医院隶属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药卫生先进集体、国家构建和谐关系示范医院、百佳医院、河北省先进集体等众多荣誉。2019年以来,医院狠抓质量,规范管理,又先后获得国家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河北省米乐质量奖(个人奖)、河北省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河北省医疗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康复科简介:

    神经康复科是河北省省级小儿神经康复专业科室,是河北省公立医院儿童康复专业中成立较早、治疗方法较先进、诊疗技术规范的专业康复科室。

    儿童运动、语言、智力发育落后的评估与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是神经康复科的主要诊治内容;脑功能评估与脑功能康复是科室主要技术特色。


  •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项目概况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集保健、医疗、康复、科研和教学为一体、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目前,我院占地面积22.11亩,建筑面积50100平方米,市米乐“交钥匙”工程—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院项目已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141.45亩,拟设床位800张。另设有健康西路门诊部,常规开设儿科、妇科等。医院编制床位650张,现有职工1147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40余人,高级职称120余人。拥有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副主委4人、委员29人,省级专家委员会副主委3人,江苏省妇幼保健重点人才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9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高层次人才1人。

    医院儿童康复科成立于2002年,是淮安市首家专业从事儿童脑瘫诊疗防育系统工程的康复中心。科室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5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治医师5名、康复治疗师30余名;2009年与哥伦比亚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合作建成了全国一流的童话世界般的儿童康复训练室,科室连续10年被评为“淮安市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并成功创成江苏省妇幼健康重点学科,为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单位、省市助残先进集体及省内多所高等院校教学实习基地,2012年获得“亨氏杯”中国妇幼保健事业成就奖——中国妇幼保健专科建设贡献奖;同年荣获“江苏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2016年先后被评为省残联脑瘫肢体康复三级机构和江苏省残疾儿童康复人才实训基地,2018年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目前科室业务用房面积近3000平米,每天治疗患儿240名左右,辐射淮安及周边地区2000万人口,已为来自淮安地区及上海、湖南、湖北、山东、浙江、四川等省市的6000多名患儿进行系统康复治疗,良好的康复效果得到家长、同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使用功能模块


XML 地图